评论-小雨浸透韩国赛道遮羞布 韩国F1苦日子还没
2012-09-22 root 0阅读
赶鸭子上架的首届F1韩国大奖赛曲终人散。法拉利带着欢喜,红牛带着悲伤,虚惊一场的赛事主办方现在或许正在庆功,但他们终究是逃不过要检讨的。
事实上,周五练习赛结束后,我写了一篇题为《韩国赛道举办F1条件毋庸置疑 欧洲媒体冷嘲热讽过于苛刻》的评论文章,但因心有忌惮没敢发表。直到周六排位赛后,我还在想只要等到明天赛车顺利冲线,韩国大奖赛主办方就可以摆庆功宴了。今天赛车确实冲线了,所以我说韩国人可以庆功,但仅限今晚。从明天开始,后账可多着呢。
现在回看周五我那篇未发表的评论文章,说“韩国赛道举办F1条件毋庸置疑”,只要不下雨确实如此。其实韩国赛道本身还是很棒的,围场的实施也很棒,只是它还没有完全竣工,也因此遭到各路媒体口诛笔伐。也许我们的批评太苛刻了,因为即便是这还没竣工的赛场,我现在坐在它的新闻中心里写这篇文章,已经感到比在欧洲的很多古老赛场要舒适得多。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工作区,相对便宜的网络(50000韩元/周末,低于欧洲均价),足够大的停车场,热情的接待,一切都是崭新的。而在欧洲,尤以霍根海姆为例,至少在硬件上差太远了。
F1御用设计师蒂尔克解释赛道建设滞后因为地基渗水。因为灵岩沿海,原来的沼泽地上地基打出来后,需要大约一年的排水过程。赛道设计和建设单位低估了该过程所需时间,在此蒂尔克也要付有一定的责任。而FIA能在赛道没完工的情况下给韩国举办F1开绿灯,也算是一种具有某种程度的肯定前提之下的迁就。
直到周六,这里一切看起来都很OK。但出来混的还是要还,一场小雨就轻易撕碎了韩国赛道的脆弱防线。其他赛道上倾盆大雨都司空见惯,为什么到了韩国毛毛细雨却扛不住呢?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在此我无法更多评论赛道本身。但除了赛道本身排水功能可能存在的缺陷之外,我认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垫场赛太少。韩国大奖赛的垫场赛只有一个:被称为“现代系列赛”的一个小型表演赛。
该项赛事有20辆现代劳恩斯酷派车参加,实际驶上赛道的只有15辆,只跑7圈,单圈用时约3分30秒。这样的赛车,这样的龟速,如此短程,对于赛道表面积水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了。垫场赛对于赛道的预排水作用几乎为零。最终是在24辆F1赛车在安全车带领下跑了17圈之后,赛道就达到了可以比赛的条件,但观众却为此苦等了50分钟。试想,如果韩国大奖赛能像欧洲的F1赛事那样,垫场赛先跑好几场,赛车是GP2或F2,哪怕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CTCC,我相信压轴大戏F1开赛前,毛毛雨肯定不会就把赛道淹了吧。
要追究垫场赛匮乏的原因,还得回到赛道建设的滞后上。韩国赛道宣布举办F1的时候,我们已知签约的垫场赛包括韩国国内的一个低级别方程式赛事总决赛。亚洲赛车节AFOS筹办方也与韩国方面就F1的支援赛事有过积极洽谈。如果韩国赛道能够按时竣工,我们应在今天看到诸如亚太宝马方程式或保时捷卡雷拉杯这种级别的比赛,而不是那些无用的现代劳恩斯。当韩国赛道面临无法如期承办F1时,曾经的盟友们就逃之夭夭了。据我了解,很多中国旅行社的韩国F1团也不得不散伙。
事到如今,我相信韩国大奖赛组织者没有太多可损失的。因为赛道已经基本建成,该花的钱已经花了,这场比赛能办下来就意味着已把损失控制到最少。但是韩国观众受到的损失是难以拟补的。这是韩国人的第一次F1,第一次在人心中有多重要,我们知道的。比赛本身充满戏剧性很精彩,但这不是一个真正F1周末的全部,而且远远没有达到。披着雨衣打着伞,在风雨中苦等,两周前在铃鹿日本人领教过,但韩国人第一次领教,而且是本可以避免的。这还只是这个非真正F1周末的一小部分,除F1比赛之外这座赛场带给观众的几乎为零。安全车带队时我跑到主看台,看到那些提前退场的人们我感到很心酸。
头炮没打响差点成了臭子,F1品牌在韩国的推广已经蒙上阴影。赛道将在明年修缮一新,但韩国大奖赛主办者的苦日子还没完呢。
(新浪赛车频道吴迪发自韩国灵岩)
下一篇:F1韩国站车手积分榜 阿隆索231升榜首 领先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