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澳大利亚站莱科宁夺冠 阿隆索亚军维泰尔季军
2013-03-17 未知 0阅读北京时间3月17日,2013F1揭幕站——澳大利亚大奖赛在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结束。路特斯车手莱科宁从第七位发车夺冠,芬兰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E21赛车的省胎优势,比核心对手少一次进站(2停)是获胜关键。两位采用两停的车手阿隆索和维泰尔分获亚季军。首次代表梅赛德斯出赛的汉密尔顿第五。
赛前
周日的墨尔本在历经清晨的小雨后终于转晴,但是厚厚的云层并未远离。正赛于当地时间17:00举行,气温只有18度,赛道温度24度,呈下降趋势。倍耐力为本站比赛带来的轮胎配方是超软+中软,意大利公司今年同时对产品的结构和配方均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是整体更软,退化速度更快。
处在杆位发车的世界冠军维泰尔,与他同排起步的是队友马克-韦伯,首次代表奔驰F1车队出战的路易斯-汉密尔顿第三。之后是法拉利的菲利佩-马萨和阿隆索。P6~P10依次是:罗斯博格,莱科宁,格罗斯让,迪-雷斯塔和巴顿。这10人,全部为超软胎起步。
另一辆由佩雷兹驾驶的迈凯轮,因为排位第二节错误的坚持使用干胎(超软胎),只能从15位起步。索伯车手霍肯博格在赛前得到噩耗,他的赛车因为燃油系统问题,无法比赛,德国人排位本来处在11的高位。
发车
维泰尔起步后轻松守住领先,法拉利表现抢眼,马萨和阿隆索分别冲至第二和第三。汉密尔顿跌至第四,之后是莱科宁和罗斯博格。马克-韦伯发车还是像平常一样糟糕,下滑到P7。一圈之后,TOP10的后三个席位依次是:迪-雷斯塔,巴顿和苏蒂尔。
第2圈,莱科宁在9号弯超越汉密尔顿升至第四。
第四圈,DRS允许使用,巴顿第一个进站将超软胎卸下,装上中软胎。2圈之后,韦伯也做出同样的选择,超软胎的换胎大幕从此正式拉开。维泰尔,马萨,阿隆索,莱科宁分别在第7/8/9/9圈进站换上中软胎,返回赛道后TOP的排序维持原顺序不变。
汉密尔顿的超软胎坚持了12圈,罗斯博格坚持了13圈,两辆三叉星返回赛道分别排在第6和第7位。
印度力量的苏蒂尔是最后一个执行1停的车手,从P12使用中软胎起步的他,直到21圈才首次进站。德国人一度在比赛中领跑。
第二轮进站
马克-韦伯是率先执行2停的车手,澳洲人早在19圈就换上了第三套轮胎,之后分别是格罗斯让(20),阿隆索(21),维泰尔(21),巴顿(21),马萨(24)。阿隆索是这轮进站的赢家,西班牙人一次性超越了维泰尔和马萨。
第25圈,前十的排序依次是:莱科宁,汉密尔顿,罗斯博格,阿隆索,维泰尔,苏蒂尔,马萨,迪-雷斯塔,韦伯和里卡多。其中前三名的车手尚未执行二停,2圈之后,TOP3之一的尼科-罗斯博格遭遇技术故障退赛,这意味着三叉星只剩下汉密尔顿孤军奋战。
第28圈,由于天空开始有雨滴飘落,尚未完成二停的莱科宁和汉密尔顿决定坚守在赛道上,力争熬到雨下大再进站,这样他们就可以节约一次进站时间。但是雨势最终并未快速下大,汉密尔顿在32圈将P2的位置丢给阿隆索之后,决定进站。莱科宁则在34圈执行2停,芬兰人返回赛道后排在马萨身后位居P5,阿隆索开始领跑比赛。
第三轮进站
第36圈,TOP10的车手中,马萨第一个换上了第四套轮胎,依旧是中软,之后是维泰尔(37圈),韦伯(38)和阿隆索(39)。汉密尔顿的第三套中软胎只坚持了10圈,便决定更换,出站后位居第六。
此时,分别少进两次和一次站的苏蒂尔和莱科宁再次成为了比赛TOP2的角色。但是苏蒂尔的轮胎毕竟太过陈旧,很快被莱科宁和阿隆索超越,下滑到第三的位置。第47圈,德国人完成了他个人的第二停,同时也是最后一停——如果不下雨的话,回到赛道排在汉密尔顿之前,但是很快被英国人以及韦伯超越。
第50圈,少进一次站的莱科宁以7秒半左右的优势继续领跑比赛,阿隆索和维泰尔分列二三。P4~P10依次是:马萨,汉密尔顿,韦伯,苏蒂尔,迪-雷斯塔,巴顿和格罗斯让。
最后8圈的比赛波澜不惊。最终莱科宁以12.4秒的优势夺冠,阿隆索获得亚军,杆位发车的维泰尔第三,驾驶另一辆法拉利的菲利佩-马萨第四。首次代表三叉星出赛的汉密尔顿P5。T0P10的最后5个得分席位依次归:韦伯,苏蒂尔,迪-雷斯塔,巴顿和格罗斯让所有。佩雷兹在迈凯轮的第一场比赛继排位遭遇噩梦后,最终排名P11,没能拿到积分。(sina F1)
下一篇:阿隆索未夺冠仍精神振奋 称莱科宁表现无可挑剔